南網數字集團電鴻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開展終端測試。 彭雅瑩 攝
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,沒有完成時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,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,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。
本期起,南網報開設“深化改革在一線”欄目,觀察改革前沿一線,講述改革創新故事,展現改革發展活力。
——編者
發布國內首個電力物聯操作系統“南網電鴻”,填補電力行業統一物聯網操作系統空白;累計上架大數據產品851個;發布電力行業首個自主可控電力大模型(大瓦特),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向電力行業金字塔尖應用延伸……這是南方電網數字電網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南網數字集團”)為推動數字產業發展交出的一份“量質齊升”的優異答卷。
南網數字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2020年入選首批“科改”企業,2023年入選首批“世界一流專業領軍企業”,已連續三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“科改示范企業”標桿評價。入選“科改企業”以來,南網數字集團緊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形成戰略規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“一盤棋”,構建資源集聚、共享開放、共贏發展的能源數字產業集群生態圈。
培育數字生產新增量
南網數字集團發布“南網電鴻”,以統一的技術標準引領電力生產環節上億級設備的接入,拉動各類基礎平臺、生產應用的持續功能完善和能力升級,初步形成“南網電鴻”生態圈。“‘南網電鴻’填補電力行業統一物聯網操作系統空白,解決了電力系統設備種類繁雜、批次不一等復雜問題。”數字電網科技公司技術管理部高級經理楊倩影說,“南網電鴻”豐富的設備接口屏蔽了底層硬件差異,實現一套系統覆蓋所有設備。
南網數字集團成規模、成建制開展邊側生產運行支持系統及智能終端部署應用,在南方電網5家省級電網公司試點應用“南網電鴻”,在業界首創開放生態共建模式,自主研發系統關鍵技術面向社會全面開源,提供豐富的行業和基礎中間件、靈活可裁剪,快速繁榮下游APP生態。
目前“南網電鴻”操作系統已適配電力行業75%的自主可控芯片、45%的主流模組和超百款設備,覆蓋54%電網核心和重要業務,196家產業鏈廠商加入“南網電鴻”生態,打造了以科技創新牽引產業升級的高質量發展典型實踐,支撐公司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。
釋放數據要素新動能
南網數字集團堅持“1+1+1+N”數據業務發展策略,夯實統一數據底座,優化統一數據供給,運營統一數據門戶,推動數據產品應用百花齊放,真正釋放數據紅利。
“南網云平臺整體資源規模超過11000臺物理服務器,自主可控1740臺,自主可控服務器同比提升141%,形成新型南網云分布式算力網絡,不斷做優做大做精數據‘存儲空間’。”南網大數據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高級經理郭俊峰說。
為實現電網規劃、生產、運行、營銷等全域數據實時匯聚、“顆粒歸倉”,南網數字集團積極提升供給質量,推動數據流通,自主研發特色中臺體系,打造技術國際領先的數據中臺。截至目前,共新增43.6萬個數據資產項,用戶申請7.27萬次,支撐了1369個應用、平臺或項目,向蒙電集團、三峽集團、中鐵建、聯洋國融等多家網外客戶實現輸出。
不僅如此,南網數字集團還發布上線全網統一數據中心運營門戶,全網累計上架大數據產品851個。同時推動數據應用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,面向政府、金融等行業客戶需求,開發數字經濟、政府監管、鄉村振興、雙碳治理等電力增值數據產品,創造更多利益匯合點和合作新模式,塑造南網數據品牌形象。
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態
為快速搶占電力行業人工智能發展先機,南網數字集團發布電力行業首個模型即服務(MaaS)人工智能創新平臺、首個自主可控電力大模型(大瓦特),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從傳統客服、機巡等智能化應用向電力調度等電力行業金字塔尖應用延伸,以聯盟形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。
“‘人工智能算力’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,我們打造央企內首個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創新平臺,超目標建成192P國產化算力集群,對內實現算力資源最大化使用,對外提供算力租賃、模型開發測評等人工智能平臺運營服務。”人工智能公司二級領軍專業技術專家趙必美說。
行業首個全國產化人工智能大模型“大瓦特”為產業鏈上下游、高等院校、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、低技術門檻的模型服務,成功獲得中國鐵建人工智能平臺建設項目,首次跨行業輸出人工智能技術和解決方案。
為加快生態繁榮,南網數字集團創新機制,首創算力、算法“雙賽馬”機制,以開放生態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電力應用場景建設,與百度、華為、商湯形成合伙人關系,共同推進平臺建設。“我們牽頭50家頭部企業和高校共建電力行業人工智能聯盟,創新打造開發者社區,以開放生態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電力場景建設,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。”人工智能公司平臺技術事業部經理鄭樺說。
(劉倩怡)